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涡阳县西阳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资源禀赋,紧抓政策机遇,通过引进人才、兴办企业、盘活资产、合作经营等举措,推动镇域经济大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人才是第一资源。西阳镇以“党建+人才”建设为抓手,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我们对全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能人大户等重点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每年春节前后,镇党委开展‘迎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活动,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回归。”西阳镇党委书记郑红杰说。
今年46岁的李文明,家住西阳镇范蠡社区,24年前外出务工,历经艰辛,通过不懈努力,于2007年在浙江省台州市建立机械加工厂,2020年又在湖北省孝感市投资建厂,专业生产吹瓶机等机械设备。
“西阳镇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建设奉献一份力量、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是我们每个在外游子的心愿。”2023年春节,李文明了解到家乡的“双招双引”和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毅然决定在家乡投资1亿元建立裕明机械厂。
“在工厂选址和开工建设上,西阳镇政府提供全程服务,今年3月已开始试生产。”李文明告诉记者,待全面投产后,能给乡亲们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水流万里总思源。西阳镇王庙村的王雷、黄超与太平村的陆磊,三人曾在浙江打工多年,如今“抱团”返乡创业。“看到家乡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2024年我们共同投资数千万元,在西阳镇的阳港工业园建起了安徽恒硕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塑料制品。”王雷说。
3月29日,记者在恒硕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看到,30多名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台前细致地打磨塑料鱼饵。“我家就是这周边村的,厂子一开业,我就来这里上班了,拿计件工资,平均下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工人刘洋洋对记者说。
筑巢引凤来,巢暖凤自栖。遍布西阳镇各村的大大小小企业共有52家,涉及塑料制品生产、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酿酒等。
阳港工业园区里现有企业18家,涉及面粉加工、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紧邻阳港工业园的西阳镇范蠡社区积极搭建“企业就近用工、群众就近就业”的服务平台。近3年,共有4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进阳港园区就业。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资产闲置、土地低效利用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西阳镇着力盘活闲置学校、仓库、办公场所等村级集体资产,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与企业或能人大户联手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该镇三里社区盘活村集体废弃砖窑厂约3亩建设用地,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建设厂房1000余平方米,招引亳州宇晟笙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入驻,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为村民带来30余个就业岗位。
该镇解沟村将一所闲置10多年的初级中学校舍和6.2亩土地盘活,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建设厂房近4000平方米,租给鼎徽食品有限公司使用。
“这家企业自2022年入驻后,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8万元收入,还带动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解沟村党总支书记杨瑞军告诉记者,2024年底又将村里一所闲置幼儿园的土地盘活,利用项目资金建了4800平方米的钢构厂房,已有多家企业前来洽谈租赁事宜。
“2024年,风云体育官网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0万元的村4个,最高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78万元。”郑红杰介绍,更重要的是,随着乡村产业逐渐兴旺,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