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体育
风云体育 分类
拼经济 抓产业 挑大梁 发布日期:2025-02-14 11:38:17 浏览次数:

  农历蛇年开工后,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而至、相继召开,大会均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狠抓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向社会展示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挑大梁重任的决心信心,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业是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更是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梁。过去一年,东莞工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小升规”企业数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位居全国前列……

  阔步新征程,未来尤可期。在开年之际,东莞定下了2025年的工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投资增长8%;力争推动1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新增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新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实现“小升规”800家;培育各级绿色工厂40家。

  深鹏科技入选国家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华为原生鸿蒙系统成功问世,销量重回全国前三;李群自动化入选国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盘古信息入围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OPPO等相继推出AI手机……

  过去一年,面对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机遇,风云体育下载“东莞制造”勇立潮头,扛起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科技突围的使命任务。去年,东莞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明显回升,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

  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是壮大经营主体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实现工业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过去一年,东莞持续推动升规入统,实施“小升规”奖励及“促升规、稳在规”企业培训,预计全年“小升规”企业数量1446家,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新升规”企业全年增长超 30%,预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

  在小微企业的蝶变、升规之下,东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万家,位居全国前列。

  为了给工业企业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东莞尤为注重推动产业链供需对接。去年,东莞全年开展产业链活动105场,惠及企业5680家次。此外,东莞还高规格举办“创客中国”总决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经验交流会、“广智会”、东莞杯、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等产业活动。

拼经济抓产业挑大梁

  今年,东莞把工业目标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为此,东莞提出,重点跟踪工业50强企业(集团)数据,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规下工业增长8.5%以上;突出抓好“小升规”企业培育,推动800家企业“小升规”。

  东莞先进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封顶、创葳智能科技产品研发制造项目动工、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用地摘牌……去年,多个东莞工业项目加速投资。

  按照全市“投资年”有关部署,东莞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18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市投资总量的48.5%,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3.8个百分点,正向拉动全市投资2.9个百分点。

  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举措,更被视为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关键一招。

  放眼全市,一系列支持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大礼包”持续派发——出台《东莞市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7亿元;争取省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6.87亿元,执行率和拨付总量排名全省第一。

  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企业正值热火朝天地推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去年,东莞推动100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729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占技改投资比重提高到34.7%;全年累计动工增资扩产项目180宗,促成项目投产97宗,完成增资扩产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同比增长 9%,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工业投资增长8%,风云体育下载力争推动1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会议上,东莞对今年的工业投资提出了发展的目标。

  为此,东莞计划抢抓“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机遇,加快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聚焦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三大主导产业,力争推动1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超800亿元,同比增长10%。

  此外,东莞将全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搭建全流程增资扩产平台,实现土地库、厂房库的对接互通,实施计划动工项目“清零行动”,加速项目选址落地,力争全年完成增资扩产固定投资425亿元以上。

  过去一年,东莞聚焦新质生产力竞逐“新赛道”、重塑“老产业”、兴产业,让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得更具国际竞争力。

  去年,东莞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培育,相继出台智能移动终端、佛莞泛家居、广深佛莞智能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方案,围绕9条重点产业链完成215家企业入库重点支持,围绕“8+4”发展方向重新研究梳理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实施“链长制”。

  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圈里,东莞今年新增的“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万江数控装备获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麻涌、茶山获评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今年,东莞计划力争新增1家国家及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全年推动传统企业实施技改100家以上;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为重点,推动不少于300家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无人出租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小巴、AI大模型研发……在制造业大市东莞,人工智能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绘就智慧生活新图景。

  2025年,东莞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发布出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十大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围绕“人工智能+”行动,东莞计划加快建设东莞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依托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通用场景深度赋能,到2027年打造不少于100个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越是不易,越要勇毅,躬身实践,沉着应对‘磨刀石’。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部署,让我们深信这轮动能转换中蕴含的机遇。”广东顺力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斌表示:“如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需重视探索AI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抓住AI技术、机器人应用及场景创新的机遇。”

  从传统产业华丽变身,到新兴产业蓄势腾飞、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东莞正在勾勒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接入服装订单、AI自动排产、面辅料仓调配……这是衣针衣线(东莞)制衣有限公司的5G中央工厂,依据产业工人特性、工作状态和订单要求,结合5G+智能裁床、柔性吊挂等技术,实现服装工厂的最优排产。

  近年来,东莞持续实施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应用、智能工厂(车间)等政策,“点、线、面”协同发力,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链式”转型。

  东莞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深知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2024至2025年期间,东莞市统筹中央、省、市三级财政专项资金共4亿元,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定了数字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建设、“上云用云”等方向,14个重点子项的国家试点扶持政策。

  过去一年,东莞累计认定120个智能工厂(车间),全年新增204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累计达到844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60%,其中7家企业入选全省数字化优秀案例,约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年累计完成超800人次数字化人才培训、推出811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75家企业通过咨询诊断,452家企业实施改造。

  加强平台载体赋能是东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此背景下,东莞谋定而动,推进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建设,筹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指导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与中国工联院合作协议签订,推动工业数据登记节点在莞落地;先行谋划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为了扩大东莞数字化的“朋友圈”,东莞出台了《东莞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推动南京维拓、老虎工业云、深圳百思特、江行联加、北京索为等软件企业在莞落地。

  去年,东莞估计全年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突破6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三;成功创建5G应用“扬帆之城”,新建5G基站4089个,累计建成5G基站3.8万座,排名全省第三,全年电信业务量增长7.3%。

  今年,东莞计划推动试点行业内不少于72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新增带动规上工业数字化转型1500家,累计认定市级智能工厂(车间)超180家;全年新建5G基站4000个,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以上。

  在政策的持续释放下,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今年将继续积极拥抱数字化。企业副总裁郭建林表示,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不断创新提升品质。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结合信义玻璃发展实际,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应用辅助决策。

  与企业同温度,与城市共护航。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风云体育下载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去年,南方日报、南方城市智库开展2024年珠三角政府服务企业年度优秀案例寻访调研活动,面向珠三角九市寻访征集政府服务企业案例,进行宣传展示和经验推介。其中,东莞市工信局的《4000党政干部当企业贴心人!建立全市“四上”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获评为2024年珠三角政府服务企业年度优秀案例。

  据悉,由东莞市工信局牵头组建的“四上”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实现全市“四上”企业服务专员全覆盖,发动全市4000名党政干部服务2万家企业,将2万家四上企业分为一二三类,建立1100个服务小组精准服务,建立完善服务专员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与企业家交朋友,实现服务专员与全市近2万家“四上”企业“点对点”精准对接。

  今年,东莞全新升级“企莞家”平台,深度整合“企莞家”平台和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统一对企服务体系。

  目前,全新升级的“企莞家”平台已正式试运行,成为服务全市所有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多个政府平台服务,企业查询政策、办理业务、反馈诉求不用到处跑、到处找;集合各类企业诉求渠道,对企业诉求统一受理、转派、办理、回复,一站式解决企业难题;整合各类涉企服务资源,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企业找服务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方便。

  同时,东莞也将进一步升级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服务范围由“四上”企业扩展至全市企业,让每家企业都拥有“有求必应”的专业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向服务专员反映,由服务专员分类分,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及时处理。

  为了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目前,东莞形成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政策合力。

  去年,东莞新增培育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增至15家,排名升至全省第4;新增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达92家,位列全省第4;新增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培育236家;新增3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超3300家;新增66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5493家,总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其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工业对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如今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崛起,东莞正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协同合作机制以及提供差异化政策支持,正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

  林江: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工业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诠释。东莞依托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构建起完善的制造业网络将上下游供应链紧密相连,实现了高效的产业协同,再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可见,工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江: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过去,东莞凭借服装鞋帽等基础加工制造业崛起,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升级,拓展市场空间、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变得尤为关键。如今,东莞积极推动从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以人工智能、无人机、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等多个前沿领域作为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

  林江:立足各产业园区特色与优势,建议东莞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电动车、无人机等多领域的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在这一过程中,各产业集群之间将构建起紧密合作、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关系,实现协同共进。与此同时,不同产业园区将量身定制差异化政策,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产业平台选择。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战略规划,精准选择最适合的产业园区投资建厂,从而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